找到相关内容334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新注(一)

    怨憎、爱别离、虽复希求而不得”。或说八,谓“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怨憎,无常五取蕴(或名五阴炽盛)”;《瑜伽》卷四十四所说八为:“寒苦、热、饥、渴、不自在、自逼恼、...,就是淮海名僧智琰也对他执礼甚恭。后到赵州随道深学《成实论》,又到扬州就《摄论》、《杂心》等问题请教惠休。贞观元年(627)再到长安,从道岳、法常、僧辩、玄诸师共研《涅槃》、《摄论》、《俱舍》等。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1339739.html
  • 学佛与做人

    天各一方,"思悠悠,恨悠悠,恨到归时方始休",是求不得;不喜欢的人,讨厌的人,却低头不见抬头见,所谓冤家路窄,又是怨憎。  我们的身体更是时时伴随着痛苦,"吾之大患在吾有身":出生的痛苦,衰老的痛苦,...,上帝在福报享尽后也堕落,也在六道中轮转,并不具备主宰一切的能力。 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,人间比天堂更殊胜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主要是从修行的角度而言。人间有有乐,正因为对痛苦有切身的感受,我们才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85439938.html
  • 佛教的仪礼、习俗及其禁忌

    加上“慢”增上慢、慢慢、卑下慢、“疑”(多疑)、“恶见”(不正确的见解如常见、断见等)为六个根本烦恼。由于有烦恼,就感到人生是的。一般地说,人生有八:生、老、病苦、死、爱别离怨憎、...继承王位后,建功立业,成为一个“转轮王”,即统一天下的君主。  悉达多太子在幼年就有沉思的习惯,世间许多现象,给他看到,都会引起他的感触和深思:饥、渴、困、乏,弱肉强食,人生、老、病、死,促使他思索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5340013.html
  •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(二)

    始克致之。  人生有那些呢?最少包括有:诞生的苦恼(生),老衰的苦恼(老),病痛的苦恼(病苦),死亡的苦恼(死),遇到可憎者的苦恼(怨憎),同爱人别离的苦恼(爱别离),所想要之物不能得手的...第五章‘信仰佛教的好处’中,我将简单扼要地介绍‘五戒’。现在我先要在这儿叙述一下‘十善’,就是要告诉青年们在我们日常行为中,那十样算是善行,能够做到这‘十善’的要求,你将比目前的生活更加的快乐和舒适...

    林世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4840233.html
  • 欲海回狂(二)

      [发明]光阴如箭,日月如流,业报一至,欲避无由。乘此康健,勇猛回头。六根不动,八齐休。(*八:即生、老、病苦、死、爱别离怨憎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)   亲近三宝第一 参究禅...逼,况复其余?观是事已,作是念言:哉世间,此等众生,曾处母胎,卧息停止。生由产门,如何无耻。共行斯事,极可怜悯。堕于地狱畜生阎罗鬼趣,无暂停息。譬如生盲,群狗逼逐,临大坑涧。彼诸众生,亦复如是。譬如...

    周安士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32640272.html
  •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

    别就永别了。难道不吗?怨憎,怎么这个同事单让我和他碰上了,真别扭。越别扭,越碰到一起,到哪都碰到些别扭人。你因缘不好到哪都怨憎,最不理想的是这样:有的夫妻,两人在一块就吵架,就怨憎,等两人...  一九八七年演讲于北京莲舍   本师证悟的无上胜义谛   生死苦海六道轮回   背觉合尘与背尘合觉勤   修戒、定、慧,息灭贪、嗔、痴   真觉路归净土   觉路进程   要盖摩天...

    黄念祖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70240556.html
  • 佛教医学-- 释尊与名医耆婆

    良药医疗。  总之,任何佛法修行者,首先必须观察苦恼的事情。所谓谛者,具体地说,就是察看生、老、病、死等四,再加上怨憎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五盛阴,总共要观照以上八。  集谛的意思是,观察...,前者受到许多苦恼,后者可以摆脱烦恼;接著,才渐渐论及“四谛法门”。  那就是关于、集、灭、道等四谛说法。追根究柢,不妨参照《俱舍论》的记述--  修行者在加行位里,最先要观即是谛。其次,...

    刘欣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0940983.html
  • 文珠法师讲述:人间佛教与现代青年

    承受生理上生老病死,心理上求不得、爱别离怨憎,与人事界种种的冲击,自然种种的灾害;死后还要随业受报,轮转六道,此死彼生,彼死此生,永远沉沦生死苦海,无法自拔,实在苦恼。   是以佛教我们...危害社,损害他人,故人间罪恶日益增,祸患日益盛,而人生的三、八,无量之,亦随之俱来。   今日世界,烽火处处,战祸弥漫;今日社会,处处陷阱,危机四伏;现代人生,众充满,饱受忧患,皆因缺乏慈悲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1340988.html
  • 四圣谛的多层义蕴与深层义理

    :“此即是圣谛--生是,老是,病是,死是怨憎,爱别离是,所求不得是,约言之,五取蕴是。此即是集圣谛--带来后有,喜贪所伴,而随处悦喜之爱欲,指谓欲爱、有爱、无有爱...生老病死等四,另加爱别离怨憎、求不得与五阴炽盛)乃至十八等等传统大小乘佛教所强调的个人,也可以包括我所强调过的人际与社会(注6)。水野氏更进一步说,“谛不必限于的现实,...

    傅伟勋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3941023.html
  • 学佛?学魔?

    (死)、以及遇到自己怨恨者的苦恼(怨憎)、与所爱之人分别的苦恼(爱别离)、所想得到之事物却不能到手的苦恼(求不得)等等。而佛陀指出这些苦恼,并不是谁降临给我们的,而是自己不明是非、盲目去追求...航向彼岸,甚且随波逐流,而离岸愈远。因此没有目标,不但浪费时间、精力,甚至一念偏差,就造成一生的不幸和遗憾呢!  学佛,当然更须要认清目的:否则学佛或学魔或学外道就不易分辨了。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呢?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3241543.html